【中班生成课程】神奇的洞洞-热讯

2023-05-28 04:28:58 来源:北京市延庆区第三幼儿园

神奇的洞洞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点击视频了解详细课程故事

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

主题起源

开学初,幼儿发现了班里卫生间清洗拖布的池子堵了,这一情况引起了幼儿的关注,他们围在水池边看来看去。

“老师,下水道的洞堵住啦!”茜茜第一个发现洞洞堵住了。

豆豆赶紧上前查看,并说道:“是呀,上周我接浇花的水时,它还没堵呢,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掉里面了呢?”

两人的对话引来了其他幼儿,大家纷纷猜测着水池洞洞堵住的原因。

骁骁说:“是不是小朋友早晨往里面倒粥了啊?粥把洞洞堵住了。”

航航小手托着下巴说:“也没准是香皂掉下去把洞口堵住了?”

“应该不会,要不香皂就卡洞那了呀?”馨馨接着说。

幼儿跑去问静静老师,静静老师说道:“是不是上周我消毒玩具时,把玩具掉里面了呀,有可能把下水道给堵住了。”

“静静老师,你真是太不小心了,没事,我们帮你吧!”馨馨说。

“水池子里的水太多了,一时间下不去呀,不如我们先去玩吧!”豆豆接着说。

幼儿一遍一遍地来卫生间观察手是否流下去。终于水下去了,一个幼儿拿着手电,一个幼儿拿着一次性筷子,他们相互配合终于把小玩具拿出来了。幼儿们赶紧把水龙头打开检查洞洞是否通畅,随着咕噜咕噜的水声出现,幼儿们开心地叫了起来……

在户外时,幼儿又发现了玩具上、滑梯上、井盖上到处都有洞洞,“洞洞”无处不在。陶行知的《生活教育论》中谈道:“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,让孩子在教育中学习。”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,更是要求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出发,跟着幼儿的脚步去发现课程中的有趣故事。幼儿在兴趣的基础上对洞洞进行探究,不仅积累洞洞相关知识,还能激发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,观察、记录的科学探究习惯,增强对身边物品的安全意识,体验游戏中的快乐与分享。

开学初,幼儿每天戴口罩进园,早晨摘口罩时发现口罩上有水,总是会问我“老师,口罩上为什么会有水啊?”幼儿对口罩上的水很感兴趣。每天过渡环节,幼儿喜欢到自然角照顾小植物和小鱼,在照顾鱼和植物的过程中,对小植物产生了兴趣。为了确定最终的主题方向,我们进行了投票,17名幼儿想探究小洞洞(56%),3名幼儿对口罩上的水感兴趣(10%),11名幼儿想研究小植物(36%)。根据投票结果,我们决定开展“神奇的洞洞”主题活动。

主题脉络

主题确定后,我和幼儿围绕洞洞展开讨论……

我问:“关于洞洞,你知道什么?想知道什么?”

航航第一个举手:“老师,我想知道除了卫生间,还有哪里有洞洞?”

茜茜:“我坐车时钻过山洞,我想知道里面为什么是黑黑的?”

鸿宝想着说:“我想知道黑黑的洞洞下面有什么?”

小柚子:“我想知道洞洞都可以干什么?”

经过大家讨论分享,我们梳理出了初步的主题脉络图。

哪里有洞洞?

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,我和幼儿一起开始了寻洞之旅。在开始寻找前,我问道:“你觉得什么样子的东西叫做洞洞呢?”

熙熙:“能钻进去的就是洞洞。”

悦悦:“能用东西穿过去的是洞洞。”

笑笑:“洞洞应该是圆圆的。”

“哦?是吗?那一会大家找一找是不是所有的洞洞都是圆圆的。”我说道。

暖暖:“洞洞应该是半圆形的,汽车还能开进去,就像隧道,八达岭隧道就是这样的。”

悦悦:“洞洞里面是黑黑的。”

彩赫:“不对,洞口才是黑的,里面有灯就不黑。”

豆豆:“也不是都是黑的呀,轮胎的洞就不黑!”

幼儿的讨论越来越激烈,于是我请幼儿先寻找再下结论。我给幼儿分发了调查表,鼓励幼儿把找到的洞洞记录下来。于是,幼儿开始了寻洞之旅,幼儿一边拿着记录表,一边四下搜寻班级里的洞洞,不一会就有了新的发现。

豆豆大声叫着:“老师,积木上有洞洞。”

铭铭:“我找到了鱼缸。”说着他画在了纸上。

“老师,墙上的插座上有五个黑洞洞。”说着蛋蛋把插座上的洞洞记录在纸上。

幼儿还发现了乐器上、花盆下面、小便池……到处都有洞洞,幼儿把发现的“洞洞”全都记录在调查表上。幼儿们现在满眼都是洞洞,无论走到哪都会大声告诉我:“老师,我又看到洞洞了”。

“快看,毛毛虫玩具上边有洞洞”。

豆豆着急地说:“滑梯上边也有好多洞洞。”

豆豆的话拓展了大家的思路,幼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户外的洞洞,于是我决定带着幼儿一起走到操场上找“洞洞”。基于幼儿对幼儿园操场上玩具的观察和发现,我们抓住契机,从幼儿的兴趣出发,珍视幼儿身边资源的独特价值。

夏天:“老师,这个小车上有洞洞。”

鸿宝:“滑梯上有洞洞。”

铭铭:“轮胎上有洞洞。”

一一:“我们跳的这个呼啦圈也是洞洞。”

飞飞:“这个跳高台上也有好多不同形状的洞洞。”

开心:“这个管子也有洞洞。”

幼儿在寻找幼儿园里的洞洞时,提到了自己家中也有一些洞洞的物品,于是我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里面的洞洞。第二天一大早,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家里面的洞洞,他们发现家里的下水道、洗衣机的管道、卫生纸、门锁上、漏勺等等有洞洞。
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中指出“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、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,把握时机,积极引导。”幼儿们对洞洞正兴趣浓厚的时候,我给予他们更宽裕的时间,让他们在探索、寻找洞洞中收获仔细观察的能力,在与同伴讨论中收获语言表达的能力。每一次观察与思考,都是幼儿对世界的探究,对未知领域的探险,幼儿在此过程中能够区分有用的洞和危险的洞,提升了自我保护的意识。

好玩的洞洞

在寻找洞洞的过程中,幼儿发现了中十班的小朋友用垫子搭起了小洞洞,然后钻来钻去的玩,这个游戏引发了幼儿的兴趣。

骁骁:“老师我们也想玩他们那个钻洞洞的游戏。”

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,我请幼儿自己去寻找器械然后进行游戏。

豆豆说:“咱们也像他们那样搭着玩吧。”

说着,豆豆铺上了垫子,然后把垫子支起来就迫不及待地钻进洞里游戏,可是刚一钻进去,垫子就倒塌了,其他幼儿赶紧上前查看豆豆有没有被砸到。

豆豆笑着说:“我没事,垫子是软的,砸在身上一点都不疼。”

我及时鼓励了豆豆的勇敢挑战和其他幼儿关心朋友的行为,我问道:“怎样保证垫子不倒,又能顺利通过呢?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?”

暖暖趴下来,用它小小的身体趴在垫子上慢慢尝试通过,结果一抬头又把垫子顶倒了。

因为在前期钻拱形门和爬网的活动中,幼儿尝试过手膝着地向前爬,馨馨很快就想到:“可以贴着垫子爬过去呀,但是不能撅屁股,身体都过去了才能抬头。”说着幼儿就纷纷尝试馨馨说的方法。

通过观察幼儿发现:个子比较小的幼儿能顺利爬过障碍,个子高的幼儿屁股或者脚丫却还是会碰到障碍,使垫子倒下。我问:“个子高高的朋友,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顺利通过呢?”

鸿宝:“用轮胎在两边压着垫子洞,这样就不会轻易倒了。”

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,于是幼儿搬来轮胎压在了垫子上,果然垫子就不倒了,小朋友就可以轻松爬过垫子。

悦悦:“老师,其实也可以一个小朋友扶着垫子,其他小朋友钻,一会再交换。”

我惊叹于幼儿的想法,同伴互助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,幼儿不仅得到了锻炼,还促进同伴之间的感情,于是我请幼儿再次尝试。

我又问:“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?”

骁骁说:“我看到电视上的解放军叔叔就是趴下走,那叫匍匐前进。”

于是,幼儿取回垫子,尝试匍匐爬过障碍。最开始很多幼儿都是用胳膊使劲儿,腿不会用劲儿,导致爬很久还是很慢很吃力。此时,我请匍匐向前动作棒的馨馨进行示范和讲解,其他幼儿学着馨馨的动作匍匐前进。

在游戏里,幼儿不断以身体及四肢动作感知环境,通过身体的爬、跨、跳、钻动作,锻炼了幼儿的肢体感知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、灵活性,增强了幼儿的力量和耐力。同时也让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了极大地满足,“垫子变洞”是一个幼儿从未尝试的游戏,我惊叹于他们的想法与创造。作为引导者与陪伴者,我会鼓励与保护幼儿的奇思妙想,并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的地方探索。

魔尺变洞洞

先吃完晚饭的幼儿陆陆续续取上魔尺玩了起来,突然传出来一个响亮的声音,杜翼飞惊讶地瞪着眼睛说:“老师,您看,我把魔尺变成了长方形,中间有个洞洞。”

梵梵:“我也把魔尺变成了数字7,您看,这里也有洞洞!”

接着他们的话题,我说道:“你们想一想魔尺还能变出来别的洞洞吗?”

幼儿们迟疑了一下,大声说:“我们一定行的!”于是便开始转动起魔尺,只见幼儿左一下,右一下地转动着魔尺。不一会儿,大祺跑过来说:“老师,您看我这个变出来的手枪,枪把儿这也有洞洞!”

蛋蛋紧接着也走了过来说:“我做一个话筒,这里也是洞洞!”

幼儿们转动着手里的魔尺,尝试变换着不同形状、大小等各异的洞洞,于是生成了第二天的教育活动“魔尺变洞洞”。

活动开始前,和幼儿一起回顾昨天的魔尺游戏,我还向幼儿发起了挑战--用魔尺变一个洞洞。

幼儿们迅速地拧动魔尺变出一个洞洞,蛋蛋:“老师,这个太简单了,我一下就变出来啦!”

其他幼儿也附和着:“对呀,老师,太简单了!”

于是我又发出第二个挑战:“谁能用魔尺变两个洞洞?”

幼儿们接到挑战后,纷纷开始转动魔尺,只见赫赫开始皱眉头,走到我身边说:“老师,我不会啊。”说着眼泪就要出来了,我赶紧鼓励他:“没关系,你再试试,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啊!你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变的,你跟别人学学。”

豆豆说:“赫赫,你跟我学学,就是这样,然后这样……”豆豆一步一步教会了赫赫,骄傲的小表情洋溢在他们的脸上。

接着,我又发出了第三个挑战:“谁能用魔尺变出三个洞洞?”

“啊?三个洞洞?太难了吧!”骁骁挠挠头说。

但是幼儿们没有被困难吓倒,扭动魔尺开始变三个洞,但幼儿们变来变去也没变出来。于是我说道:“每次转动一小段试试!”慢慢地,幼儿们有了思路,开始变出了三个洞洞。

《指南》中指出“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,并给予适当的指导。”在“魔尺变洞洞”的活动中,幼儿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变换出不同的造型,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,和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合作意识也在不断增强。玩转魔尺,幼儿在“玩”中学,“玩”中动手创造。

纸洞洞

区域活动中,幼儿在美工区认真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,暖暖皱着眉头、撅着小嘴很是不开心,说道:“老师,您看,我辛辛苦苦画的画让我弟弟给捅了一个洞。”

看着此时不开心的一对姐弟,我说道:“原来,纸上也能变出洞洞啊,可真神奇!”

听过我的话后,暖暖说道:“老师,我会用剪刀剪洞洞。”随后便去拿剪刀剪了起来,暖暖剪了一个圆形的洞洞和一个正方形的洞洞。

我请暖暖介绍了自己剪的洞洞作品,其他幼儿也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眼神,看到幼儿对剪纸如此的感兴趣,于是在下午生成了“剪洞洞”活动。

活动开始前,因为不了解幼儿的剪纸水平,于是我给幼儿准备了报纸和彩色卡纸,请幼儿先在报纸上进行尝试。刚开始有些幼儿无从下手,后来在同伴的帮助下,渐渐开始了自己的尝试。

圆圆说:“老师我剪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形,就像一个大皮球。”

淼淼说:“我剪了一个方形和梯形。”

夏天开心地说:“我剪的这个好像一个爱心形。”

轩轩紧接着说:“我剪出了一个像星星一样的形状。”

幼儿们分享着自己剪出的不同形状的洞洞,并相互欣赏着作品。突然,航航用自己剪出来的洞对着我:“咔嚓,楠楠老师,我给你拍了一张圆形的照片。”

我赶紧用手比了个耶,还没等我反应过来,夏天又来给我拍了一张爱心形状的照片。

“哇……你们的洞洞好厉害还能用来拍照片呢!”我鼓励幼儿用自己剪的洞洞发现更美的事物。于是,幼儿开始了洞洞美景大收集活动,还有的幼儿用自己剪得洞洞制作起了“洞洞人”画。

《纲要》中指出“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,把握教育的时机,提供适宜的引导。”活动中幼儿无意的一个举动弄破了画纸变出了洞洞,但是我们抓住此次教育的契机,追随幼儿,给予他们等大的空间去探索,让纸变出不同大小、形状的洞洞。幼儿在洞洞中发现了身边事物的美,并且能在交流中大胆想象与表达。在绘画的过程中,幼儿能在绘画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小装饰,能根据洞洞的大小进行大胆尝试、设想与创作,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。

身体洞洞

午睡起床后,坤宝低着头捂住鼻子快速跑到我的身边对我说:“媛媛老师,我的鼻子出血了”。看到此情景,我赶快帮助幼儿用水清洗并用卫生纸堵住出血的鼻子,然后用手捏住她的鼻梁。此时,卫生间围过来很多幼儿,他们纷纷讨论着为什么鼻子会出血。

赫赫:“老师,我有时用手抠鼻子就会出血。”

飞飞:“我经常不喝水,妈妈说我上火了也会出血。”

悦悦说:“鼻子是两个洞洞,进了脏东西就会出血”

悦悦话音刚落,幼儿们就相互指着鼻子说:“我的鼻子也是两个洞洞。”

豆豆兴奋地说了一句:“我的嘴巴也有洞洞”……他们都上下打量起身体上的洞洞。以此为契机,我们一起进行了身体洞洞的研究。

蛋蛋:“我的两只耳朵里有黑黑的洞洞。”

朵朵张开小嘴巴:“这里也有洞洞,我的嘴巴里也有洞洞。”

馨馨指了指自己的小屁股:“这里也有洞洞。”

暖暖掀开自己的衣服:“指着自己的小肚子,这里有洞洞。”

幼儿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,大胆地与同伴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并通过多种感官、动作去探索自己身体上的“洞洞”,并得知身体上的洞洞有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、肚脐、肛门、毛孔等等。在增进了幼儿对自己身体了解的同时,也促进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。

牙齿洞洞

午饭结束了,鸿宝张着大嘴巴,轻轻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:“媛媛老师,我塞牙了!”看完之后我发现是肉塞在了牙缝里,我主动邀请其他幼儿一起来看看,并想办法把肉肉弄出来。

突然,一一大叫一声:“呀!你的牙齿上有个‘黑洞洞’呢,肉肉也藏在‘黑洞洞’里了。”旁边的幼儿听说牙齿里有个“黑洞洞”,都簇拥而来。

淼淼张着大嘴巴对我说:“老师,我的牙齿也变黑了,也有洞洞了。”

熙熙紧接着也龇着牙用手指着说:“我的牙这里也坏了,不过不疼。”

彩赫:“我的牙也有洞洞,总是吃东西塞里面,我妈得用牙签给我弄出来”。

“塞牙”这一偶发事件,引发了我们的思考:越来越多的幼儿有龋齿现象,关注牙齿健康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事情。于是,我们抓住这一契机,展开了一场关于牙齿的探索。

借助医生给幼儿检查牙齿的契机,我将有洞洞的牙齿进行了拍照,通过“猜一猜是谁的牙齿”这一游戏,引导幼儿关注自己以及同伴的牙齿健康问题。紧接着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,相互承担牙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进行牙齿的检查,并用病历本的形式记录幼儿牙齿洞洞的情况。

《纲要》中指出“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的卫生保健工作,注意幼儿的口腔卫生。”幼儿们在亲身感知、观察中发现了自己以及同伴牙齿上的洞洞, 并通过讨论知道了洞洞产生的原因,掌握了早晚刷牙、饭后漱口、定期检查小牙齿等保护牙齿的方法。

树洞里的小兔

在和幼儿一起阅读了绘本《树洞里的家》后,幼儿对洞洞中的动物非常感兴趣,经常在幼儿园里讨论,也会在户外活动时,到树坑里寻找洞洞里的小蚂蚁,蹲在那里迟迟不愿离开。

飞飞突然问道:“老师,小兔子的洞也在地下吗?”

我:“你觉得是不是呢?”

飞飞思考了一会儿,说道:“应该是的,小猪佩奇里的瑞贝卡就是住在地下的洞里!”

茜茜说:“平时的小兔子都是住在笼子里的,青山园的兔子就是笼子里。”

暖暖:“我知道兔子会在草窝里,也有的在地下的洞里吗?”

听着幼儿七嘴八舌的讨论,我为幼儿找到了兔子洞的图片。幼儿看到图片后,一阵惊讶,飞飞:“兔子洞口这么小,它怎么进去呀?”

“它怎么挖的洞呀?”淼淼挠着头说。

于是我们又在网上找了一些视频和图片。看过之后,飞飞兴奋地说道:“小兔子的家真好。”

梵梵:“兔子好厉害呀,洞口小,里面原来这么大呢!”

我趁机提出:“关于小兔子的洞还有一首歌呢!”

儿歌的内容:兔子坐在小洞口休息,树林里的猎人慢慢走。小小兔子很当心,她把身体就缩进,快快跑到洞里,跑跑跑。

在唱儿歌时,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出了相应的动作,有的幼儿学着小兔子的样子蹲坐在洞口,有的幼儿学猎人的样子慢慢走,还会蜷缩在桌子底下。《指南》指出“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、表演、绘画、制作,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。”幼儿在活动中,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基本准确的唱歌,并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出相应的动作,幼儿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。

滚珠轨道积木

(一)初遇“滚珠轨道积木”

早来园与幼儿谈话中,我问道:“你们都玩过什么洞洞玩具?”

“串珠就是洞洞玩具!”朵朵说。

“还有用绳子编制的那个也是!”悦悦接着说。

馨馨说:“滚珠轨道积木也是洞洞玩具,就是小猪佩奇里的。”

“对对,就是小球能顺着轨道一直滚然后掉进小洞里。”豆豆说。

滚珠轨道积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,还能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,搭轨道时也需要幼儿思考坡度和角度以及小球掉落的位置。于是我和幼儿们商量后决定买一个一起来玩。

玩具到后,幼儿们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。“你们别动,让我先来试试。”馨馨抢着说。

“我们也会啊,大家一起玩么!”大祺不服气地说。

于是幼儿们在活动区玩起了滚珠轨道积木,初次游戏我并没有干预幼儿的行为,而是让他们自由尝试搭建,只见大祺把粉色的连接管拼的长长的、高高的,然后从上面开始放球,小球顺着管子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。有了去年拼装皮影玩具的经验,馨馨开始寻找说明书,她对照着说明书把各种轨道拼接在一起,然后把小球放在轨道上测试能否顺利滑下来。夏天用连接管慢慢地支撑着歪歪扭扭的轨道……

在区域评价环节,幼儿分享了玩滚珠轨道玩具的方法,馨馨给大家展示了说明书,告诉幼儿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来拼接。

在后来的讨论中,幼儿交流了自己遇到的问题:

骁骁撅着嘴说:“我每次拼得特别好,但是挪动时总是坏?”

“还是得把它拼插结实。”夏天说道。

“我觉得小朋友用的连接管太多了,拼得特别高,所以总是倒。”豆豆认真地说。

“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搭的轨道特别好玩,小球能滚来滚去的。有的小朋友搭的,小球“哗”一下直接就滑下来了,一点也没意思。”熙熙抱着小胳膊说。

“那就少用连接管呗!”馨馨想了想说。

在讨论中大家一起动脑筋,想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,也为明天的活动做好了铺垫。

(二)探究“滚珠轨道积木”

昨天的活动中,幼儿只是简单探索了滚珠轨道积木,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还是先认识玩具的零部件。

“那我们怎样来认识玩具的零部件呢?”我提出了问题。

“把玩具放在桌子上,就能看见都有什么零部件了。”笑笑说。

“对,倒桌子上,这样看着方便。”熙熙说。

于是我按照幼儿的想法,把玩具倒在了桌子上,“哗”的一声,玩具凌乱地呈现在桌子上。

“乱七八糟啊!”小柚子小声地说。

“那有什么办法能让玩具不乱,小朋友看得更清晰呢?”我追问幼儿。

“分分类不就行了!”豆豆轻松地说。

“对对对,分分类。”幼儿们附和着豆豆。

于是我们开始了分类之旅。有了上学期给图书分类的经验,幼儿们决定两个小朋友认领一种部件,摆放好放在桌子上。很快,幼儿就按照部件把玩具分好了,于

是我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部件的作用。

“我发现有很多的底座,可以放在最底部。”茜茜说。

“我发现有很多的轨道,小球可以通过轨道。”夏天说。

“我发现有很多可以转动的小轮子,应该是可以拼在轨道上的。”暖暖说。

于是在下午的游戏中,幼儿又总结出了新的经验。

馨馨:“可以一边玩,一边看说明书。”

大祺:“两个洞不能在一起,否则球就会直接掉下去了。”

我及时地肯定了幼儿的想法,我也发现了问题:“我发现小朋友用了很多的连接管,球直接滚下去了,有没有别的办法啊?”

“可以多用一些轨道进行连接。”夏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。

“也可以快倒时再用连接管进行支撑。”一一说。

我为幼儿的想法点赞,鼓励他们明天拼出更好的作品进行展示。

本次活动,幼儿通过对玩具部件的观察,发现了更多关于滚珠轨道玩具的奥秘,也进一步巩固了分类的本领,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由表及里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。在游戏中我也看到幼儿从简单重复的游戏过渡到有目的、复杂的能够引起幼儿深度学习的高水平游戏。

学习与发展

学习品质:与洞洞主题有关的一系列生成活动接近了尾声,幼儿们从下水道的洞洞堵住引申出关于洞洞的一系列活动。在活动过程中,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各种玩具和材料互动,促进了幼儿认真专注、不怕困难、敢于探究和尝试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。在后期几个生成活动中,幼儿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提出关于洞洞的问题,在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中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。

健康领域:《指南》中提出“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,促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。”在“纸上的洞洞”活动中,幼儿能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,在纸上剪出不同形状的洞,在沿线剪纸的过程中促进了小肌肉的发展。在活动结束后,幼儿也能正确收放剪刀,有一定的安全意识。在“身体上的洞洞”活动中,幼儿了解了身体上洞洞的作用,掌握了保护牙齿以及正确刷牙的方法。

语言领域:《纲要》中指出“幼儿应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,积极与老师同伴进行交谈,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。”在分享生活中的洞洞、魔尺变洞洞等活动中,幼儿能大胆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,同时也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。与此同时,幼儿还愿意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社会领域:在活动开展中,幼儿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,能在老师的鼓励下自主选择、自由结伴分组开展活动。在探究滚珠轨道玩具时,幼儿有了一定的小主人意识,能够轮流、分享大家都喜欢的玩具。

科学领域:幼儿在与洞洞的互动中,喜欢探究洞洞,经常会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。在探究滚珠轨道玩具的过程中,喜欢动手探究新玩具,能根据玩具部件的基本特征进行分类,并用计数的方式了解新玩具部件的数量。在搭建的过程中,能感知到玩具拼摆的结构特征并进行搭建。

艺术领域:在“洞中的小兔”活动中,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幼儿对音色、强弱、快慢的感受,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歌曲时手舞足蹈、即兴模仿等行为。幼儿不仅能够准确地唱出儿歌,也能模仿小动物蜷缩、跑跳等身体动作进行表现。在“纸上的洞洞”活动中,幼儿用自己剪出来的洞洞进行创意添画,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了一幅幅漂亮的作品。

教学反思

优点:

1.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。整个主题活动始终遵循幼儿是活动的主人,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活动。幼儿在找洞洞、探洞洞的过程中感受“洞”的趣味性、娱乐性以及教育性,获得更多有关“洞”的经验,并在生活中运用。

2.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。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,在了解和追随幼儿兴趣的基础上,我们也会将各领域的活动进行融合。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,创设不同难度的活动内容,根据幼儿反应积极反思活动效果,与幼儿同成长、共进步。

不足:

1.五大领域均衡性略有不足。在开展关于洞洞的主题时,紧跟幼儿的兴趣开展,导致社会领域缺失。应该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,按照“5:5”的课程比例,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生成一些活动,补充领域的缺失。

2.课程故事撰写不及时。活动开展后,课程故事撰写不及时,有的活动写得不够生动,应及时把3L记录本上幼儿的言行进行整理,撰写成课程故事。

改进方向:

在以后的活动中,要关注活动生成的比例,教师也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生成活动,补充领域的缺失,使活动更加多样化,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均衡发展。充分利用主题下的延伸区,为幼儿的进一步探究、实验提供时间和材料的支持,引发幼儿深度探究。

及时撰写课程故事,让课程故事还原幼儿的探究现场,让记录更加生动、更有价值。充分发挥课程故事的反思和分析功能,及时分析幼儿发展并支持下一步活动的开展,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,更好地实施生成课程。

★扫码关注我们 ★

润泽心灵 承载幸福

撰稿 人 |高楠 薛媛胡婉静

文字编辑| 刘晶晶

微信编辑| 吕超

审 核 | 于秀霞 刘胤

点一下更好看

标签:

上一篇:怎么取消自动拨号连接_怎么取消拨号连接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