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朋友们,大家好呀!
这里是森的小旅馆(自诩的)
最近看到了一句话,分享给大家。“当你生活非常急促的时候,你会思考生活的意义,当你生活非常空虚的时候,你也会思考生活的意义。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在我看来,是当下的每一分真实的自我感受。”原话不是这样的,这个是个人的转述。《自卑与超越》中关于生活的意义有大量的叙述,我没读懂。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是在初二,那是我刚学完初中生物,作为自然的一部分,个体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?滑稽的是,我并没有从自然科学层面寻求解释,当时我能了解到的答案,是余华《活着》里反映的——活着的意义在于它本身。后来由于升学的压力,我很少去思考关于生活意义、存在与想象这些“无意义”的问题。
大学四年即将过去,我还记得那个在图书馆写《无机化学》课后习题抓耳挠腮的女孩;记得那个在走廊一遍又一遍背教育学原理整本书,不愿意只记考点的自己,用自己的原则表达对知识的尊重;记得那个哪怕小组成员都不在意,但自己就算熬夜也要展示好课程作业的自己;记得深夜下路灯的光真的很温暖;记得爸妈的鼓励和关心,每次都在我娱乐的时候劝我多休息,不要太累。仿佛这一阶段真的要结束了,我的脑袋又开始进入了生活的意义的思考,这个过程我认为是痛苦的,我没办法让自己完全在小视频里沉浸,没法在游戏里享受积分段位的激励,没办法专注,更没有办法接受自己什么都不做,但又什么都不想干。你每天可以看到周边努力的人,他们目标清晰,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坚定。我会羡慕但不会行动,一直陷入到怪圈里,出不去也没法自救。
后来,我开始意识到,这其实是目标感的缺失。其实我有建立目标,但目标实现周期过长,我无法进行反馈。认识到这一点后,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、作息、习惯,从慢慢做一件事开始,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,不必和他人比较,不必做第一个,也不介怀成为最后一名。找到自己的发展轨迹才是最重要的,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,和我有类似的困境,朋友,可以试试这个办法,也许会有效果,最为重要的是,不要对自己太严格,你已经很好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