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滚动:“五一妈妈不让去旅游”火上热搜,一位母亲坦言:你不懂穷人的难

2023-04-27 01:00:24 来源:艺述史

1


(相关资料图)

五一假期又要来了!

最近关于“五一调休”和“五一哪里最火爆”的话题频繁登上热搜。

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,却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布的一则帖子:

她说自己的家庭条件一般,但非常想去旅游,该怎么说服妈妈让自己去旅游呢?

随着这则帖子的爆红,很多人都抄起键盘在评论区内参加了一场盛大的辩论赛。

有人觉得女儿太过于自私,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辛苦,也有人觉得是母亲太过于小气,根本不理解孩子。

其实每到假期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不知从何时起,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跟“钱”挂上了勾。

其中一条9000赞的评论是这样说的:“没钱别生”。短短4个字,全是对贫苦家庭的恶意。

一则帖子,到底撕下了多少孩子精致自私的面目?一条条回复,又揭示了多少穷人背后的无奈和心酸?

2

事情是这样的:

小陈(化名)已经上大学了,她跟舍友璐璐早就约好了去重庆玩,可是受疫情的影响,她们始终没有去。

现在终于放开了,又迎来了“五一假期”,身边的同学都在计划着去哪里玩,小陈和璐璐也决定趁现在去一趟重庆。

那天她给妈妈发了条消息,母女两人却大吵了一架。

小陈表示想去重庆,她可以坐最便宜的火车去,母亲看到后立刻给他发了张截图,那是张近几个月来的消费账单。

“你为什么总是提这样让我难堪的话题,以后没有机会吗”?

小陈是单亲家庭,家里的花销全靠母亲一个人,一心想去看看世界的她并没有再正面回复母亲的疑问,而是发出了3个“难过的表情”。

母亲见她不理解自己,接着说道:“我自己还想去呢”。

“什么样的家庭做什么样的事情,为啥总要跟别人比”?

小陈知道家里“穷”,她也没想跟谁攀比,在告诉妈妈这件事之前她就跟璐璐看好了车票:

“我们坐最便宜的火车,10个小时,105块钱,不贵的”。

谁知这句话惹恼了母亲:

“璐璐想去就让她去吧,你跟她不一样,人家英语6级一次就过,不需要花钱补考,早上只花1块钱买早餐,一个月才1200的生活费,人家旅游的钱也是自己攒下来的”。

见女儿很久都没回复,母亲意识到可能说的话太重了,于是又说:

“我不是要你多么节约,现在条件有限,以后有钱了你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,我都不干涉”。

母亲的大道理小陈早就听腻了,她冷冰冰的敲下了一行字,似乎把所有的委屈都倾泻了出来:

“妈,最近疫情放开后,我的同学周末都出去玩了,他们也没有钱,都是穷游坐火车去的”。

“我也想出去看看啊”。

其实想要出去看看,是很多大学生的一个朴素的愿望,只是这愿望的背后,不知藏了多少“精致面具”。

一个网友在评论区里分享了一个更加荒谬的事情,以此来“点拨”小陈:

一个上大二的男孩,谈了一个江西的女朋友,他准备五一去江西一趟,伸手就给母亲要1万块钱。

他说要请别人吃饭、自己还要住宿、还要去景点转一转,肯定要花不少钱。

他的父母都是农民,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到5000,却甘愿为儿子掏了1万块钱。

原因很简单,他们觉得儿子到了该谈恋爱的年纪,男孩子出门身上肯定要带够钱。

如果纵容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下去,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,小陈的妈妈能不能接的住?

对此,网友们嘲讽道:

“想出去旅游不会自己挣钱去吗,18岁以上有那么多合法的挣钱途径,实在不行奖学金一年也好几千呢”。

“我上大学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找父母要钱,学校里的快递站和餐厅窗口都招兼职,如果嫌少的话大不了再出去找点活干啊,自己赚钱想干什么干什么”。

网友们说的并非没有道理,其实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,母亲不是不想让孩子去旅游,她只是需要养家糊口、没有那么多的安全感而已。

也许她真的比女儿更需要精神上的放松。

况且现在挣钱的途径也不少,学校附近的服务业经常找兼职,想要去重庆旅游,为什不能自己挣钱呢?

然而,一条9000赞的评论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:“没钱别生”。

“穷就不要生孩子,给不了孩子好生活还生她干嘛?出去旅游都不让,坐火车也不行,如果连1200都拿不出来,还要孩子干什么”?

我看完之后,五味杂陈。这句看似为女孩打抱不平的话,展露的却是透骨的高傲。

难道连穷,都是种原罪吗?

有些人并不知道一斤菜农民只能赚几毛,从早上到晚上不停的搬砖,才能挣上百块。

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收入很可能是一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,也是一家人从牙缝里活下去的希望。

如果只有富人才能生孩子,穷人都不生,目前又有多少本不该存活的人,正苟且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呢?

以网络最新公布的富豪榜标准来说:

年收入在600万——1000万以上的人被称为富豪;

年收入在1000万——5000万的被称为大富豪;

年收入超过5000万的则为超级大富豪(这里说的资产为个人净资产)。

而年收入在3万——8万左右的皆为穷人。

所以,真正的富豪只占很小的一部分,如果追溯到他们的祖辈,说不定也是个“穷人”。

一句“没钱别生,穷人不配有孩子”,真的很无知、很利己主义、很可笑。

而像小陈这样,明知母亲从没旅游过,明知家里没有钱,却还想找母亲要钱旅游的年轻人,都有着一张“精致面具”。

有时候,不是父母的思想落伍了,而是我们站在了他们的肩膀上,看到了更远的风景,见识到了他们从未见过的繁华而已。

3

小陈的这篇帖子,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条热搜:# 嫌一万块钱生活费太少就辱骂父亲的留学生 #。

父亲的工资每月一万多,为了让留学的女儿在外面过得更舒服,他每个月都会转一万给女儿,自己平常就随便吃点咸菜配白粥。

那天他莫名收到了两条信用卡透支的短信提醒,他担心女儿在外面有急事,于是问了问女儿的情况。

而这些奢侈的花销,也只是女儿平时的打车费和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的支出而已。

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不行,他嘱咐女儿自己的工资已经所剩无几了,让她节约一下,还把自己吃的饭拍照发给了女儿。

谁知女儿不但丝毫不感动,还在网上大肆辱骂自己的父亲。

俞洪敏曾说过一句话:

“大把花着父母的钱,只懂得自己的快乐,不懂得父母的心酸,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分一毫,那么你已经全无良知了。”

真的深以为然。

自从“五一假妈妈不让旅游”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后,人们都在各抒己见,孩子和父母之间好像多了一层“介质”,那是种散发着铜臭味的东西。

有一位单身母亲也在帖子下方留了言,她坦言道:“孩子,你只是不懂穷人的难”。

其实我们也不能说小陈和母亲孰对孰错,角度不同,看待事物的本质就不同。

20岁冒头的年纪谁都有对“诗与远方”的向往,我们不能拿几十年来走过的路,去要求一个还未经历过社会的孩子。

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我们缺少的或许从来都不是物质,而是一份想要被爱的冲动”。

或许小陈发这则帖子的时候,想要的并不是一张105元的车票,而是渴望得到母亲毫无顾虑的偏爱吧。

她的失望也不是“五一假期妈妈不让去旅游”,而是一份来自于母亲的“哭穷”吧。

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则群聊:

“如何拒绝孩子索要东西,孩子才不会胡搅蛮缠”?

一位母亲回答说:“哭穷,你就告诉她家里很穷就够了”。

确实,哭穷是最有效的办法,三言两语就能搪塞过去,而且还能让孩子快速懂事,体会到当家长的不容易。

可这样做真的好吗?网上一位博主分享了她的故事,每个字都令人陷入沉思......

“我知道我家里很穷,所以我从来不给爸妈要玩具、要零食,甚至连5毛钱的零花钱都不敢奢望。

小学6年,我没去过学校门口的小卖部,因为我只想做一个懂事的孩子。

上初中的时候,全班组织春游,每个学生要交50块钱,我很想去,但到了嘴边的话我硬生生的咽了回去。

最后全班只有我没交那50块钱,也只有我没去。

高中的时候,父亲来接我放学,我们路过一家甜品店,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,却被父亲发现了。

他犹豫了一会儿,还是给我买了块很小的奶油蛋糕。

我至今都记得那块蛋糕23块钱,因为当时父亲说了句:“你这块蛋糕23,正好够吃一顿饭”。

我必须要承认,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苦的蛋糕。

后来我长大了,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积蓄,却始终改变不了心里的匮乏感,我很自卑,也很少跟人出去玩,因为我知道我家里很穷。

这个观念,就像枷锁一样一直架在我的脖子上。”

很多时候,伤害孩子的不是家长的拒绝,也不是物质的匮乏,而是父母有意无意的抱怨和哭穷。

穷不是原罪,他只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现象,但心理上的缺憾和自卑却是一辈子的。

“挣钱重要,还是旅行重要”?这个话题困扰了无数人的心,一位42岁的网友回答说:

“18岁的时候,我看见好玩的、好吃的、好看的,都会激动地拍照片,我觉得这一切都很美好”。

“30岁的时候,我看见了更美的山川河流,吃到了更加可口的美食,但我只是淡淡的说了句‘真好’”。

“现在我42岁,好像已经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渴望,感觉不就是个山吗?不就是个吃的吗?一切都很寻常罢了”。

有些东西,一旦错过了某个年龄段,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
有些有意无意的话,一旦说出来了,可能就会在某个角落撒下一颗看不见的种子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原材料明细账样表_原材料明细账_全球快资讯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