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设计中跨时钟域CDC的那些事 天天新消息

2023-06-20 16:15:26 来源:IC加油站

这里我们先复习一下同步电路和异步电路的概念。在现代SoC设计中,绝大多数的电路都是同步电路。同步电路是由时钟驱动存储元件的电路,也就是说存储元件的状态只在时钟沿到来的时候才能发生变化。因为组合逻辑电路在输入变化时输出可能出现毛刺(glitch),而存储元件因为只会在时钟沿到来时才会更新状态,那么在时钟沿之间的时间状态是稳定的,这样的同步电路可以消除组合电路中的毛刺,如下图所示。


(资料图)

相应的,时钟周期的大小取决于最长的传输延时(propagation delay)。同步电路的好处是时序很清晰,电路中的存储元件例如触发器都是依照一个固定的节拍来工作,便于EDA工具来进行延时的分析和计算,所以同步电路几乎占据了当前数字芯片的绝大多数部分。

而异步电路就没有时钟的概念了,存储元件所存的状态跟随了输入信号的变化立刻发生变化。信号之间的传递通常通过握手(handshake)来完成,因为没有时钟的约束,每一级存储元件之间的逻辑电路都是各自独立的,可以各自进行优化,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性能。但是这既是优势,也是劣势。劣势就在于EDA工具没有满足每一级都单独优化的计算能力,而且由于相邻的级之间互相影响,使得计算总的时序时变得异常复杂,所以异步电路的规模通常无法做大,进而也限制了它的用途。目前更多的也只是在学术研究方面,并没有成为当今SoC设计的主流。下面这个例子实现了一个状态存储单元,next state Y会依据当前状态以及R,S的值立刻发生变化,显然这样的状态变化更加快速,但是分析起来也更加复杂。

我们接下来的跨时钟域分析,当然都是基于同步电路的。同步电路的核心就是触发器,触发器的种类有很多种,最常用的就是D触发器。在这里我们还是首先复习一下基本概念: 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, 以及亚稳态metastability。

setup time:时钟沿到来之前输入信号D必须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

hold time:时钟沿到来之后输入信号D必须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

clk-to-q time:输入D满足setup/hold time要求,从时钟沿到来时刻到输出端Q变化至稳定的时间

那么当输入信号D无法满足setup time 或者hold time的要求,我们称之为产生了setup time / hold time violation, Flop Q的输出这个时候是0还是1是不确定的,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稳定在0或者1。所以如果当Q端在clk-to-q时间之后才变得稳定的话,我们就说这个触发器产生了亚稳态metastability。

很多工程师在面试的时候都可以回答得上setup time和hold time的定义,但是回答不上为什么D触发器有setup time和hold time的要求。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在学校里学过,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却不知道,那么你应该回去好好复习一下基础知识。它们与D触发器的内部结构有关系。D触发器的内部是一个主从锁存器(master-slave latch),一个常见的D触发器结构如下图所示

Latch能够存储住状态,靠的是上面的背靠背的反相器。而这个背靠背的反相器能够锁住状态是需要时间的。由此,我们可以分析出

setup time: 在clk的上升沿到来之前,D要传输到Z的时间。因为当Z的值还没有稳定的时候,D如果变化,那么这个背靠背的反相器就无法锁住值。

hold time: 第一个传输门关闭需要的时间,在传输门关闭期间,D->W要保持稳定,这样在传输门关闭之后,W稳定才不会导致背靠背反相器锁住的值发生变化。

所以我们可以看出,当D在setup/hold time window内发生变化,锁存器可能无法锁住一个稳定的值,会发生的结果是

Q的值可能不是正确的D随着D的变化越靠近时钟沿,Q变稳定的时间越长最后Q稳定到的值可能是随机的

注意我们并不是说Q最后的值不是稳定的1或者0, Q的值最后一定会稳定下来,稳定在高电平或者低电平,这是由于背靠背的反相器会产生正反馈,最终一定会稳定下来。但是当这个稳定的时间超出了clk-to-q的限制,我们就说产生了亚稳态。

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跨时钟域的讨论了。当只有一个时钟存在时,life is simple,只要保证setup/hold time就好了,那么当有多个时钟存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?我们来看最简单的情况,如下图所示,aclk时钟域的信号需要传输到bclk时钟域去。在各自时钟域内,EDA工具可以保证触发器不会产生metastable,但是当aclk和bclk异步的时候,我们是无法保证aclk和bclk之间的关系的,也就是说adata相对于bclk的沿来说,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变化,这样bdata这个flop就可能产生亚稳态。

当bdata发生亚稳态的时候,会造成什么影响呢?影响主要发生在bclk时钟域的后级电路上,让后级电路无法sample到一个确定的正确的值,进而导致运算逻辑错误。

在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,亚稳态的出现并导致逻辑错误并且芯片失效是一个概率事件,而不是一个100%会发生的确定性事件。这一点可能有点难以理解,举例来说明,很有可能bdata这个flop的后面组合逻辑的delay很小,而这个flop在发生亚稳态之后所需要稳定的时间也很短,这样即使flop发生了亚稳态,而后级的flop的setup time/hold time也可能可以得到满足,这样的话在实际芯片工作中,我们可能观察不到产生错误输出的情况。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,很多看似正常工作的芯片内部可能其实有跨时钟域设计上的问题,却从来没有暴露出来。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危险,因为这种问题一旦出现,则会非常难以debug,因为出现的概率很低,看起来很随机。或者很可能同样的设计换一个工艺,以前可以工作在新的工艺上突然产生问题,造成很严重的后果。所以芯片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尽量在流片前发现并解决所有的CDC问题,这一点大家要铭记在心。

芯片一旦出现CDC的问题,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

逻辑功能发生错误,比如控制信号,握手信号错位数据发生错误,比如data bus的值,memory中存的值发生错误发生错误的时间可能随机,很难以复现相同的错误很难以通过软件修复,即使能够修复,也可能需要牺牲性能和功耗

那么我们能够完全消除亚稳态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其实我们关心的并不是亚稳态,而是说能否避免由于亚稳态而造成的逻辑问题。在这里要引入一个MTBF的概念。MTBF--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. 意思是两次失效之间的平均时间。简单来说,就是这个芯片或者这个IP或者这个电路发生两次发生错误之间的间隔。对于不同的系统和应用场景,MTBF的要求也不同。比如说对于我们的手机,没有人拿一个手机用二三十年吧?那么如果能够保证MTBF大于30年,那么也等效于在整个手机的使用寿命中,这个逻辑错误不会发生2次,那么针对这个错误来说,这样的MTBF是可以接受的。但是对于有些应用场景,比如通讯卫星,一个通讯卫星的寿命可能超过二三十年,那么这种情况下MTBF 如果只有30年,那么就无法接受了。

关于MTBF,还有一个误区需要澄清,就是MTBF只要大于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就可以了,这其实是不严谨的。因为一个产品可能由多个系统组成,每个系统又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,每个子系统可能细分下去是由更小的单元组成。整个产品不发生失效的概率是所有部分不发生失效概率的乘积。所以越是小的单元,越要保证MTBF越高,这样才能不会导致整个产品的MTBF 有显著下降。

说回来触发器的MTBF,MTBF的具体公式将在下一篇推送中呈现。这里大家只需要知道,MTBF反比于采样时钟频率(destination clock frequency),反比于数据变化频率(source data change frequency),还和工艺、电压、温度等因素相关即可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如何计算晶体管开关电路-1_今日热讯
下一篇:最后一页